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就我所理解的「貼標籤」

人在說話思考的時候會習慣把他要說的人事物放在自己的對立面,從而區分出「我」,並確認「我」。我覺得這是人會「貼標籤」的起因。
「貼標籤」出現在有對立衝突的社會。
之所以說對立,是因為你可以發現所有的標籤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名詞,如富人和窮人,資優生和放牛班,軍警公教和一般民眾,18%和非18%,闌尾和非闌尾,藍的和綠的,天龍人和非天龍人。在我一個中文系看來,標籤根本無所不在,甚至連年輕人和老人都可以是標籤。
其次,之所以說衝突,是因為「貼標籤」都發生在有衝突的情況下,衝突不一定是物理上的拿刀互砍之類,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滿與幹譙,我自己把這種衝突解釋成: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相對剝奪感。比如成績好壞影響到學校的關愛程度,因此有資優生與非資優生,甚至是放牛班的標籤。
貼標籤者以相對剝奪感為理由,一來可以突顯自己爭取權益的正當性,二來「貼標籤」把一群小部分的人從社會上突顯出來,那部分的人是少數且明確的,可以在社會上形成號召力,對抗其想對抗的人,三來持續的貼標籤可以鞏固自己的基本盤。正因為有以上這三種效果,台灣社會只要出現衝突就會有「貼標籤」的行為,而我自己也認為只有社會沒有衝突,人「貼標籤」這種行為才會消失,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貼標籤」也不盡然都是壞處,它的好處是在社會中突顯一群人並概括這一群人的特徵,讓社會大眾快速理解這群人幹了什麼,突顯社會問題。但它的壞處是容易讓人對人不對事,比如說一個人領了18%,就認為他做的都是壞事,是社會上的毒瘤之類。
既然「貼標籤」幾乎是人類的本能,也有它的好處,那我們要做的就是針對它的壞處想解決方法。
一、對事不對人。不要因為人家領18%就擅自覺得人家十惡不赦,做什麼都錯。也不要因為人家是資優生,就擅自認為人家做什麼都對。
二、資源合理分配。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相對剝奪感,又導致衝突發生,又導致「貼標籤」,因此資源合理分配才是治本之道,而身為社會資源分配者政府角色就很重要了。比如政府身為資源分配者,要主動說明舉證18%對台灣經濟社會有什麼貢獻,讓他們可以領18%,如果說明舉證的結果是18%能對國家創造比18%更大的效益,我想台灣人是很願意讓18%繼續領18%的。

此外,由上可知所謂資源合理分配絕對不是齊頭式的平等(如平均薪資之類),一個人對社會有越多貢獻就應該得要越多回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齊頭式平等只會夷高不湮低,讓社會停止進步。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灌籃高手完全版》心得

楔子
會寫這篇心得,起因是上禮拜我在政大白鹿洞借了整套《灌籃高手完全版》回家。或許是現在很少人借《灌籃高手》,又或許是一個女生去借整套《灌籃高手》來看是一件很稀罕的事,總之我被的政大白鹿洞店長邀請寫心得了,店長還以寫心得下次我借整套漫畫就給我打折鼓勵我寫,早知道我去年就去借《灌籃高手》來看了!
現在雖然我已經拿到畢業證書回家找工作,但衝著店長的熱情還有《灌籃高手》這部好漫畫,還是寫一篇吧。
1.      24卷完全版和31卷版的比較
《灌籃高手》有31卷版(較舊)和24卷完全版(較新),我是看24卷完全版。和31卷版本比起來,完全版的畫風成熟許多,網點用得沒那麼重,畫面清爽,就算一小格分鏡裡有七個球員加裁判也處理得很乾淨。此外,《灌籃高手完全版》中還有不少像這樣小分鏡就畫入大場面地方,我覺得這也是作為一個漫畫《灌籃高手》難能可貴之處。
24卷完全版(新版)

31卷版(舊版)

小分鏡大場面

2.      畫工
《灌籃高手》裡湘北有8場比賽:陵南練習賽、翔陽、海南、武里、陵南、常誠、豐玉、山王工業(愛和學院就算了吧)。武里和常誠因為櫻木沒有參賽,篇幅很短,也就是說其他6場比賽平均就用23卷的篇幅來畫。會用這麼長篇幅來畫一場比賽,主要是井上先生畫進攻步驟,如過人、阻擋、傳球、抄截、蓋火鍋等,畫得非常細膩真實(這其實也是一場籃球賽的大部分)。而這份細膩真實不僅透過球員動作,還透過每個分鏡的構圖來呈現。
進攻步驟之一:過人
從構圖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井上先生構圖是多變的,拿影片比喻的話就是運鏡靈活,時而近距離畫1121,時而遠距離畫整個半場、觀眾席、休息區,時而俯角,時而平視等,由此可見井上先生對籃球比賽的觀察力透澈以及想像力豐富。而分鏡裡構圖多變的同時,井上先生的整體分鏡處理也很靈活,不落於呆板還能保持敍事順暢,這完全是考作者分鏡功力,我認為這就是《灌籃高手》雖然一場比賽篇幅很長,卻不令人覺得冗長乏味的主要原因。
井上先生畫的2對1場面
灌籃高手的構圖
3.      內容特色
和其他籃球漫畫相比,《灌籃高手》算滿樸素的(或者說貼近現實),裡面沒有開外掛,沒有華麗的招式,有的只是球員的基本功、經驗、意志力、球隊的戰術,還有赤裸裸呈現對手是上屆冠軍隊,下半場開始沒多久你們就被人家逆轉20分,這時候你們能怎麼辦而已。
除了球員基本功、經驗、意志力外,《灌籃高手》中還有另一個主軸──天賦,這點在主角櫻木花道身上完全體現出來,一開始這個籃球大外行能進到湘北先發,憑藉的就是他優異的跳躍滯空能力、機動力、體力還有將近190的身高,也因此櫻木在湘北隊裡擔任搶籃板工作。但櫻木不僅止是一塊璞玉,隨著故事進展,櫻木從只會搶籃板灌籃,到能在關鍵時刻射籃得分,我們可以看到《灌籃高手》裡的角色不是流於平面,而是跟著漫畫有所成長的。
最後來論收尾的部分,《灌籃高手》的收尾是湘北贏了山王工業,但下一場慘敗給愛知學院,我認為這個收尾是好且科學的。之所以科學是因為湘北自始至終都有個死穴:板凳不深,而且板凳球員和先發球員實力差距過大。因此櫻木受傷以後湘北自然是和全國冠軍無緣了。之所以好是因為這個收尾同時具有之後繼續畫的開展性,以及作為一個收尾應有的亮點,像是流川楓和櫻木的首次合作和櫻木對籃球態度的改變。
就算是只看過《灌籃高手》動畫的同學應該也知道櫻木花道和流川楓關係水火不容,櫻木是因為晴子不爽流川楓,流川楓是看到櫻木的潛力,覺得櫻木是有可能超越他的人而將櫻木視為勁敵(雖然流川楓可能也沒發現自己這麼想),這兩人終於在和山王一戰的最後25秒互相傳球。先是櫻木傳給流川楓,被山王逆轉2分後,流川楓被兩人阻擋之下又傳給櫻木射籃,彼此在認為對成是勁敵的同時又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湘北贏球的唯一希望,看完熱血到我簡直要衝下樓去跑圈了。
灌籃高手中流川楓和櫻木花道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合作
而櫻木最後也改變對籃球的態度。一開始櫻木去打籃球百分之一萬是為了晴子,最後他也發現自己是發自內心喜歡籃球。最終湘北雖然慘敗給愛知學院,但打敗上屆冠軍山王暗示湘北有問鼎全國冠軍的實力,三井、宮城都還在,我們可以看到湘北前途無限,作者也有繼續畫的空間。總歸一句,我覺得《灌籃高手》不止是童年,即使放在現在它也是一部難以超越的經典。
闢謠
台灣民間似乎流傳著《灌籃高手》作者已死的都市傳說,其實井上雄彥先生還活著啦,現在還在連載《浪客行》,大概是山頂野人宮本武藏往劍豪邁進的故事,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完稿時間:2014.02.24